菲律宾一直打算在南海制造点动静,印度也想插一脚,于是两国关系渐渐密切。据美国《外交学者》2025年7月31日报道,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将在2025年8月4日至8日首次访印。与此同时,印菲两国将在2025年8月3日开始,在黄岩岛附近海域进行为期两天的海军演习,官方称这是“双方海上合作行动”。
印度和菲律宾都心知肚明,黄岩岛是中菲海上争夺的核心所在,这次行动明显就是联合向中方发出挑战,只不过不直接说“挑衅”,而是打着“演习”旗号,说是“要增强互操作能力和海上合作”罢了。
面对印菲发来的挑衅信,中方回应了!这回,中方可没藏着掖着,直接由央视放出了去年仁爱礁那场大胜的现场视频,还曝光了不少之前没次公开过的细节。
那会儿,菲律宾的气焰可是挺嚣张,除了派舰艇闯进仁爱礁附近海域,面对中方的坚持,菲方人员还拿着步枪胡搞,还向中方泼洒不明液体。中方人员回忆说:“他们在泼东西!还有枪!”中国海警完全没有怕,反而大声喊:“冲我来!”整个过程持续了6分钟,将侵入的船只赶出了现场。
南海风云再起,印菲两国一块儿找麻烦,背后可是暗藏不少隐秘的动态。
2025年8月3日,黄岩岛附近海域的浪潮中,印度海军“德里”号驱逐舰和菲律宾海岸警卫队舰队联合行动,打着“增进合作”的幌子,实际上是一次深藏不露的政治试探——印度的四艘主力舰远赴马六甲海峡,专程在南海争议区做联合演练,而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飞机也计划在第二天抵达新德里。
菲律宾长时间对南海虎视眈眈,自从1999年以“技术故障”为幌子,偷偷把破军舰搁浅在仁爱礁之后,动作就不断。有时候用渔船撞击中国海警船,有时候又派出带着AR-15步枪的特战队,企图强行补给。这几年,印度推行的“东向政策”也在积极找支点,而南海的战略位置正好成为突破印度洋“内海思维”的关键跳板。2025年7月,印度海军“东方舰队”刚刚结束对越南岘港的访问,旋即又赶赴菲律宾,这种“串联式”军事行动,显然是早就安排妥当的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,印度此次派出的舰队阵容中藏着不少玄机:“德里”级驱逐舰搭载着“布拉莫斯”超音速导弹发射系统,而菲律宾正是该导弹的头一批海外用户——到2025年4月,第二批导弹刚刚交付完毕。这种“武器输出+联合军演”组合,不仅帮印度军火打开了新市场,还无形中为菲律宾壮胆打气。就像菲律宾的一位学者坦率表示:“这次演习会让泛印度太平洋战略变得更加明朗,印度也在公开支持菲律宾在南海上的立场。”
6分钟内拿下胜利:仁爱礁维护权益的典范操作
就在印菲舰艇在黄岩岛附近嚣张炫耀时,央视突然放出的一段镜头让国际舆论为之一振——2024年6月17日仁爱礁对峙的全部经过首次展现。在视频里,菲律宾“尤娜扎·五月”1号艇无视中国海警多次警告,硬是冲向仁爱礁潟湖,艇上人员拿着步枪向中方船只泼洒不明液体,甚至用身体撞击执法舷梯。
面对对方的挑衅,中国海警21556艇迅速启动一级响应,舰载水炮密集发射,封锁了航道,同时直-8舰载直升机以超低空飞掠,探照灯强光直照菲方驾驶舱。要说最要害的部分,两艘拖船在6分钟内完成战术卡位,用特制缆绳将菲方船只拖出了争议海域。整个应对过程中,中方执法人员保持着克制,只用一些硬的手段驱赶,既没有让事态升级,又展示了法律的威严。
这次被军事专家称为“非对称博弈典范”的行动,暴露出菲律宾在战术上的一大死穴:他们试图用“民用船只加武装人员”的混合队形,来制造舆论难题,但显然低估了中国海警的迅速反应。更讽刺的是,菲方带来的8支美制步枪和建筑材料,全部没收了,也彻底证明了他们“以补给为名,其实是想侵占”的阴谋。
战略亮出锋芒:揭示背后复杂考量的多重因素
央视趁着印菲联合军演的时机公布仁爱礁的最新动态,绝非偶然。这种“旧事新炒”的做法,可不是随意为之,而是暗藏着深厚的政治智慧,里面有不少值得琢磨的考量:
画面中反复呈现的是中国海警按照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第298条进行登临检查的细节,同时也完整保留了菲律宾船只违反《国际海上避碰规则》的证据。这种“用事实说话”的做法,不仅打破了菲方所谓“人道主义补给”的谎言,还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依法维护权益的专业形象。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所指出:“任何形式的侵权挑衅都毫无用处,中国海警始终保持警觉、严阵以待。”
面对印度的介入,中方采取的是“静观其变”的策略,一方面公布实战记录,展示维护主权的决心;另一方面持续加强黄岩岛的日常管控。从2025年7月起,中国海警在黄岩岛领海的执法次数相比之前提升了大概40%,还首次实现了全天候空中巡逻不间断。这种“威慑结合管控”的做法,既避免了跟印菲之间的正面冲突,也向东南亚国家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:中国维护南海和平的诚心和实力兼备。
视频里那句“冲我来!”的呐喊和六分钟速战速决的场面,瞬间引爆了社交媒体的热议,成为焦点。相比之下,印度和菲律宾的演习宣传就显得平淡无奇——他们一再强调“不针对第三方”,然而,印度舰船携带的反舰导弹,还有菲律宾总统在访印时签署的《防务合作框架协议》,都在不经意间揭示了外界的猜测。这种舆论上的“打击”,让那些试图让南海问题国际化的想法,顿时失去了道义上的支撑,也让局势变得更难以操控。
结语
从仁爱礁六分钟就拿下,到黄岩岛的巡航已成常态,中国用行动证明:在捍卫国家主权的问题上,既不会陷入“军事对抗”的陷阱,也不会容忍任何“法律碰瓷”。像中国政府多次强调的那样,南海的和平稳定需要区域内国家共同努力,任何外部势力的插手,都只会是“蚍蜉撼树”。当印度海军的舰炮对准黄岩岛时,或许该想想:面对仁爱礁那些铁一般的证据,再多的军事演习也改变不了南海的法理基础;而中国海警船上飘扬的五星红旗,早在这片蔚蓝海域留下了最有力的回应。